“冬病夏治”老胃病,送给胃不好的朋友
★安徽地区一家胃肠病专科医院 医疗质量 有疑问找医师
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的袁克兴医师指出:夏季治疗老胃病,除了要防寒防湿之外,还要趁热调理好肝脾肾。原因在于,中医认为,脾是胃之母,是后天之本,而肾为先天之本,二者相互依存。另外,肝肾又同源,所以老胃病实际是肝脾肾出问题了。肝疏泄不畅,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;脾虚则水谷运化、转输功能失常,水湿内停,伤及脾胃;肾阳不足,不能温暖全身以及抵御外面的寒邪,在天气寒冷的季节就容易发作。所以,在盛夏伏天的时候,趁着阳气足,进行疏肝健脾,温肾补阳,拔除体内寒气,增强体质,而使天冷时胃肠病少发,或者减轻发作。
然而,冬病夏治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个强健的脾胃。脾胃功能好,吃进的东西能吸收。所以调养老胃病的第一步就健脾养胃。第一步:健脾养胃缓解胃胀、胃痛
如果脾虚,运化、转输功能失常,就会造成脾胃失和,引起胃痛、胃胀;甚至会出现泄泻及厌食、呕吐、恶心等病症。可见调养胃先要健脾。《中药大辞典》2288页记载,砂仁,行气调中,和胃,醒脾。它既能醒脾,增强脾的运化功能,又能调和脾胃,从而缓解胃痛、胃胀、泄泻的发作。第二步:疏肝理气缓解消化不良
肝主疏泄,肝不好也会影响消化吸收,导致胃痛、胃胀,甚至产生胃酸,还可能引起糜烂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,终导致胃穿孔,甚至恶变,所以调养胃也要疏肝理气。《中药大辞典》292页中记载,川芎,入肝,行气开郁。它既能疏肝理气助消化,缓解胃胀、胃痛,又能行气开郁,胃酸、烧心得到改善。另外,肝主筋,脾主肉,胃粘膜属筋肉,肝脾好了,胃黏膜得到修复,消化性溃疡得到改善。第三步:温肾补阳减少胃病发作
如果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,则会出现胃寒、五更泄泻及水肿等症状,所以调养老胃病还要温肾补阳。中草药首乌藤,《本草再新》记载,首乌藤可以“补中气,通气血”。肾功能增强,胃就暖和了,胃痛、五更泻等症状缓解。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中记载,大芦利水,与其它药材配伍可起到消炎的作用,水肿及糜烂性胃炎得到调养。